辽源交流组

众安要进,美亚要出,车险是在闹哪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收——放——收——放”的十五年车险费率改革轮回中,车险经营从强调投资盈利的巨额亏损,到提出承保、投资“两条腿”走路的行业性丰收,再到如今车险重新陷入行业性亏损的局面,车险肿么了?是周期性变化,还是车险经营的根本发生了变化?


1
重新陷入行业性亏损的车险经营环境仍然挡不住业外巨头们的跃跃欲试,这正是费改活力、互联网渠道火力、互联网企业创造力汇聚的车险新势力的体现

随着车险费率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六地试点,众安车险的获批以及部分外资财险退出车险领域的焦点事件,车险——这个话题性险种再度引来行业喧嚣。


继5月获得交强险和互联网商业车险业务经营资格后,众安财险近日又获准可在车险费改六地(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青岛)经营车险业务,即可以推出“费改新品”。


通览所有“众安可在费改六地推出车险费改新品”新闻后,《燕梳新青年》发现市场对没有分支机构的众安如何展业、理赔不怎么感冒,纷纷对众安相关人士表示的“众安车险产品肯定会比传统渠道便宜不少”的言语印象深刻。


作为国内最大的财险险种——车险无疑是国内给小孩买什么保险好市场中的最知名险种,亦是最具话题性险种,因之市场份额,车险的命运几乎绑定了财险市场的命运。车险在财险中的占比继续维持高位,2014年达到73.11%,是绝大多数财险企业的主力险种。据悉,2014年,我国车险市场突破5500亿元,达到5515.93亿元,同比增长17%。


然而谁又可以想到拥有如此行业地位的招牌性险种却因常年处于过度竞争的环境下,行业盈利状况堪忧、亏损是共同面临的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0年综合成本率下降至95.20%以来,2013年综合成本率再次突破100%,2014年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100%以上,为100.24%。2014年54家车险企业中,车险承保亏损11.6亿元,如果抛开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37.9亿元、13.4亿元的车险承保盈利,车险承保情况更为糟糕。


,改革首月,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在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青岛等六个地区车均保费同比下降约9%,约77%的投保人续保保费同比下降。


不断上升的综合成本率叠加车险费改之下的保险费率走低,国内车险市场经营环境可想而知。但车险前途就此黯淡吗?其实不然,2015年作为国内保险市场费改收官年,是变革的一年,有车险费改带来的活力、有互联网渠道带来的火力,当然还少不了互联网企业带来的创造力……无一不证明这一传统的车险市场正不断注入新的力量。或许这也正是互联网巨头们、车企、通信运营商、IT公司虎视眈眈数千亿元存量车险市场的原因。


2
美亚、史带财险退出中国车险市场有着相同的逻辑:不堪忍受车险持续亏损。这正表明中外资险企在车险领域的经营策略分化

在车险江湖的异动中,美亚财险的退出车险市场耐人寻味:从市场影响力来说,美亚车险业务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背后原因值得关注。犹记得2012年交强险业务刚刚向外资放开,市场上的一片欢腾,然而仅仅三年时间过去,市场主体的心态却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美亚财险官方声明称:决定调整中国市场的业务重心,未来将更专注境外旅游保险和跨境服务等相关业务的增长。


可以肯定的是,美亚财险不是第一家退出中国车险的外资财险公司,也不会是最后一家。在2015年初,由中资险企变身为外资险企的史带财险已经第一个宣布退出车险业务,转而专注于非车险业务,而这家公司的车险团队在鼎盛时期曾达到2000多人,车险保费收入也曾一度贡献了该公司近八成的保费收入。美亚财险2014年的车险保费收入为641.12万元,在其全部直接保费收入中占比仅0.5%。相对于美亚财险,史带财险的决定显然需要更大的魄力。


不管业务大小如何,两家外资财险公司退出中国车险市场是有着相同的逻辑的,那就是不堪忍受持续亏损。史带财险曾经营车险多年,持续亏损,美亚财险经营车险时间尚短,亏损额度也相当惊人。2014年,美亚财险只取得了641.12万元的车险保费收入,亏损却达到7085.36万元,利润率低至-1100%。


外资险企中,车险亏损的当然不只美亚财险一家,实际上,2014年,12家经营车险业务的外资保险公司在车险业务上全部亏损。其中,亏损额度高于美亚的也大有人在,例如安盛天平,亏损达到3.06亿元,利宝保险也达到1.95亿元,三星财险1.23亿元,国泰产险也达到了9174万元。


中资险企虽然经营中国车险市场多年,但大多数也没能摆脱亏损的泥淖。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产险业全年实现承保利润47.8亿元,而市场份额最大的车险却出现了巨额承保亏损,亏损额度达到10亿元,84%的财产险公司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行业性亏损的背后是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下滑,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手续费高企等原因,在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地区,价格战的因素尤为明显。


与外资险企不同的是,中资险企中尚未有任何一家决定退出车险市场,相反,就连众安这样的专注于互联网场景化保险的新贵都开始涉足车险业务。这反映了中外保险公司对于利润诉求的不同考量,相对于中资险企,由已经步入成熟发展阶段的外资设立的保险公司显然更加重视资本回报,更注重经营的稳健性。


3
从曾经的“承保+投资”双轮驱动到投资一条腿走路,车险盈利模式已然生变。裂变的年代,挑战的正是行业的底线和根基

“承保+投资”两条腿走路,曾经是国内财险行业的主流经营理念。正是源于这样的经营思路,国内财险行业一度甚为看重承保利润,也因此国内财险企业享受了一轮承保周期上行带来的好日子。


不可否认,财险市场发展初期通过控制综合成本率而产生承保利润,甚至是整个财险行业的利润是可行的手段,尤其是在垄断竞争的市场条件之下。然而对比国际经验,当保险市场进入市场化阶段后往往难以保证承保利润,甚至大部分情况是承保亏损的,但仍然可以通过较高的投资收益弥补承保的亏损。


承保周期的概念缘起美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车险费率市场化启动之后出现了明显的承保周期。根据美国财险市场1969年——2010年的财险历史综合成本率显示,42年的综合成本率中有34年高于100%,甚至整个费率市场化时间段内的综合成本率都高于100%。


其中原因,随着费率市场化的展开,财险市场经营主体们将更加注意服务的质量,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赔付率的提升。而赔付率也是国内承保硬周期内和国际发达保险市场的最大不同,国内市场赔付率相对更低,但参照国际经验不具有可持续性。


就现实情况而言,未来国内财险行业势必也将走上以投资收益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路径。一家保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它的直接承保业务,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该公司的投资管理水平的高低。


或许会有看官提出,早年国内财险行业依靠投资盈利一条腿走路吃过好大的亏,而国内险资收益率一直是国内保险业被人诟病之处,持续数年难以达到5.5%的盈亏平衡线。不过,今日之保险资金运用背景已非昨日阿蒙。近两年,,不但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范围,还降低了投资门槛,逐步接轨国际成熟市场。公开数据显示,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从2012年的3.39%,提升至2014年的6.3%,综合收益率达到9.2%。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