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交流组

连发四道令牌,车险经营能否迎来拐点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微课程

低头干活,也要抬头看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保险业发展史上,今年4月份是一个非常时刻,,,、更加严厉处罚、更加严肃问责”,掀起了行业乱象全面整治的大幕。加之此前出台的《2017年车险市场现场检查工作的方案》同步跟进,行业的车险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

一、行业性亏损并非偶然,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近一段时间,各财产保险公司年报相继公布,在上一年度资本市场不景气和商车改革后销售成本异常攀高的双重打压下,各财产险公司盈利情况极度不乐观,车险更是全面亏损。行业交流数据显示,到今年4月底,已经批露偿付能力报告的66家财产险公司中28家亏损。有近30家财险企业第四季度末现金流为负。2016年全行业车险总承保盈利129亿元,但老三家就占到110亿元;63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盈利不足亿元的达到48家,其中亏损24家。今年1-2月,财产险行业承保利润13.77亿元,综合成本率98.97%,全行业82家主体中54家主体承保亏损。1-2月,行业车险综合成本率99.92%,仅有0.08%的利润率,更可能属于精算数据调整后的结果。造成亏损的原因,有必要再做一些分析。

一是保险公司经营成本常态化上升。和任何行业一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成本支出和人员工资必然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而增长,虽然这个上涨,固然可以通过行业格局调整来改善,通过规模增长来摊薄,通过科技应用来提高人均效能,但是我们发现,近年来行业扩张速度、车险获客成本上升速度远远高于规模增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又是一个大的趋势,无论是直销业务的退费,还是中介代理渠道返点,比例都远远高于前几年,前端销售费用率的提升是造成车险亏损的首要原因。

二是不确定性的赔付增多。随着保险知识普及,,虚假赔案、恶意骗保的人也未见减少,特别是一些4S店、修理厂和伙同不良消费者制造事故;车辆维修成本,包括配件和工时费也在增长;城镇化之后,人伤事故赔付标准也大幅度提高,这是加剧车险亏损的后端原因。

三是所有的支出都在涨,但保险费没有涨。在物价水平的普遍增长基础上,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在同步涨价,但这十年保险费不仅没有涨价而且还在降价,费率一低再低,,把降价作为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展示,也是亏损的一个原因。加之市场主体的增多,规模驱动下,利用车险业务“上规模”比实现承保盈利更为重要,又带来了不理性的恶性降价。

大多数保险公司车险业务亏损却还在经营并还在扩大规模,主要原因有,保险牌照来之不易,加大新公司成立5-10年亏损属于正常,股东认识这个亏损并持续增资;车险服务非常讲究品牌形象和服务的持续性,个别分支机构即使继续亏损但仍要维持;虽然车险略有亏损,但是保险公司已经提取了各类费用和薪酬,养活了队伍;必须保持一定的业务规模,否则没有业务就没有费用,就没有现金流,就会发生结构性风险。

二、车险经营陷入困局,根本原因或在供求失衡

全行业车险整体处于亏损状态,难以有效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且拖累整个财产险经营的持续性,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保险业的正常发展。从长期来看,财产险的发展依赖于车险经营的稳定性,而车险业务自身又高度依赖于中介渠道,中介渠道的高返还又加剧了行业定价的透明化,整个车险经营没有一丝一毫的神秘感,宛如鱼缸中的金鱼。

一是车险经营具有高度的同质性。规范化的条款、相同的标准费率、互通的行业交互平台,消费者无需去关注价格和服务之间的对价关系,而是努力获得最低折扣。没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中小险企只能跟随市场主流,以价格战来获客,并非是中介渠道主动抬高手续费,而是保险公司对保费的极度渴望。从这方面来看,现阶段行业性亏损与前期的费率改革并无多大关系,相反,正是由于费率改革,让一些高风险的业务保费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二是行业主体过多,车险服务供给过剩。不同于寿险业务可以创造消费者需求,车险总需求相对均衡,正常年份也就10%左右的增长。那么服务的总供给理论上也不能高于这个速度,总需求和总供给相对均衡,是保持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事实上,,社会资本快速进入保险行业,必然引起恶性竞争。一只野生老虎需要有100平方公里的山林,有500只大型食草动物作为食物链。一个地区有多少家车险公司比较合适,理论上也可能计算出来,实际上,东部一个50万人口的县级市,居然有25-30家车险公司在拓展业务,已经超出了承载能力。

三是车险的金融服务属性大于金融产品属性。和寿险产品、非车险产品相比,。在东部一些省份,交强险年年巨亏但10年来条款费率保持不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条款和费率由行业统一制定,费率优惠消费者纷纷点赞,而价格稍有上涨则引起社会公愤。车险的刚性需求和高频率赔付,决定了车险不是金融产品,而是一种金融服务,,严格定价,很明显束缚了行业发展,让保险公司与车险利益相关者之间谈判中,未上场前就处于弱势。

四是去中介化和丰富市场主体之间,、保险公司、社会资本看法立场不同。近年来汽车销售增幅放缓,汽车行业本身也供过于求,代理车险所取得的收入成为4S店重要经济来源。理论界对保险专业中介,特别是代理公司的存在价值,一直有过争议。前面讲过,车险作为刚性需求,且保险公司本身有广泛的分支机构和电网销,代理公司在扩大保险供给、提供服务便捷性上并不能创造额外的社会价值。

三、治理行业乱象,需要有新的治理思维

,是前几天出台的34、35号文件的概括,通知部署了八个方面集中整治的重点,与车险市场经营层面有关的,一是整治理赔难,提高理赔服务质量和效率;二是整治违规套取费用,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三是整治数据造假,摸清市场风险底数。面对这些市场乱象问题,、不遮掩,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以上三个方面的整治重点,更多的停留在问题的表象上,如果铲除车险经营乱象的土壤,需要进一步的靶向精准。

一是费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复杂的形势有可能阻碍下一步的改革。车险乱象和商车费改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有可能放慢市场化改革的速度。在日常的行业交流中,,也就是逆市场化而行,但市场上存在的许多违规现象,又需要通过市场化为解决,。行业曾有过涉嫌市场垄断遭受高额处罚的先例,,车险费率市场化进程难以逆转。

二是放开前端、管住后端,或许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放开前端,体现了对行业主体自主经营的充分尊重;管住后端,则是保障行业发展方向不偏。但是,一年来的市场实践也在提醒我们,,一放就乱,一收就骂,如果前端乱成一团,后端的治理必然付出更大的代价。前端手续费竞争的囚徒效应越来越凸显,而后端一些保险主体则用精算数据来调整。据内部人士透露,当前虽有个别保险公司车险有微弱盈利,有往年估损充足的释放,通过调整财务、业务数据掩盖真实情况。40号文强调整治“准备金不实,不按规定的折现率曲线和精算方法及假设进行准备金评估,人为调整利润或偿付能力”,则是管住后端的关键,而不仅仅是常规性关注赔付率、费用率和成本率。

三是过分抬高消费者的预期,是否有必要。今年,,更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顾虑,。投保容易理赔难,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比如说在银行存取款,存款的手续很简单,而取款就需要严格的身份认证。不同的消费者对服务的期望不同,但有些消费者诉求明显超出了保险责任,甚至有胡搅蛮缠,。2016年,车险综合赔付率58%,而综合费用率高达41%,这显然是一个对消费者不利的结构。一个聪明消费者,应该去关注综合赔付率高、综合成本率低的保险公司投保。,也要关注行业主体综合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之间合理比例,从这方面去促动部分保险主体去改善服务。

四是套取费用问题,既需要费率市场化的改革协同,还要考虑洞察。大部分车险销售的费用虚列,其本质还是保费返还,这是一个让业外人难以理解的现象。去超市购买一台标价1000元商品,你认为价格高了,于是先通过正常支付方式付给商家1000元,然后商家再在大门口悄悄返还你100元现金,你肯定认为商家脑筋有问题,那什么不直接收取900元呢?这就是金融产品定价机制的局限,价格和价值的背离。费用合法合规列支一直是个行业共性的老大难问题,没有哪一家分支机构和管理人员敢拍胸脯说没有这个现象。存在并非合理,我们不能指责消费者对保单询价的专业性和价格敏感性,但是无论如何改革,只要保险公司不能实现一单一价,就会存在返还手续费的现象,这一点在银行业其实也广泛存在,也就是高息揽储,给予储户法定存款利息以外的物质回报。

就车险而言,,但是宏观环境持续改变,,,还有保险行业各个利益相关者之前需求对立的矛盾,培育保险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商业平等关系。对于行业主体来说,需要适度竞争下,一个规模和效益都稳定增长的市场环境;,通过主体的增长来激活行业创新能力、做大行业总资产总规模。,。车险经营现状,既有“部分市场主体动机不纯、急功近利、贪快求全,、责任不强、履职不力等原因”,但总之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完全能够通过加大改革来解决,需要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一种通畅、进退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只有行业主体有进有出,市场才能良性运转,才能基于优化和提升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车险经营由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供大于求,向高水平的服务竞争、供需平衡跃升。


您认为车险是否迎来了拐点?


推荐阅读:

【必备】汽车保险理赔基础知识汇编(上册) 

【必备】汽车保险理赔基础知识汇编(下册) 


保险知识分享、理赔案例分析

理赔人员技能提升

微信公众号:微课程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