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交流组

解析2018年寿险业趋势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当下越来越成熟的资本市场,一个行业的变化,或多或少都会不同程度地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同步表现,2017年的保险业就是如此。从2017年1月3日开始,保险涨板块涨幅高达60%,仅次于奢侈品和酿酒,位居市场第三。

然而,进入2018年却齐齐翻绿,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在134号文,银行加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2018年的寿险业疲态尽显,“开门红”期间,四大上市险企均出现了高达两位数以上的保费负增长。寿险业毫无疑问已经进入了转型深水区,成败皆在此一役。


2018年的寿险市场让人有些不寒而栗。难道今年得保费走势就这样了么?

今天综合各方面信息,和大家聊聊未来寿险业最值得关注的几大趋势


2017年,经过一整年的定调,、治乱象、补短板、防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将成为中国保险业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主基调。这对于经过若干年粗放发展的中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而言,。


可以肯定,2018年将是保险业防风险大年会继续推进,包括保险股权征求意见稿、、寿险产品新规等重磅措施的落地实施。,,将于2018年起试运行。


,进一步扎紧风险篱笆的信号在不断加强。1月2号,,:,就是要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未来三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保险领域重点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保费增速变缓

从目前形势来看,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明朗,市场利率的低位运行、资产端投资压力增大,资产市场违约风险的增加等不确定因素,都将可能导致2018年寿险保费增速的低迷,,“严”字当头将贯穿寿险业,乃至整个保险业和金融业的总格局。

这将更加促使各寿险公司基于风险防范考虑,调整产品策略,降低产品的保证利率,从而降低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导致保费增速的放缓。

现在业界人士最关心莫过于,这种保费负增长的态势究竟会持续多长时间,究竟会造成多大影响,个别险企能否“扛得住”。


对此,市场普遍给出了较为乐观的预计。有分析文章指出,国家经济增速与保险行业发展增速约为1:2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未来中国经济保持6%〜7%的增速,保险业将保持12%〜14%的高速增长。这与摩根斯坦利最新的研究报告结论基本一致。


招商证券在有关开门红的研报中也表示,开门红保费负增长恐慌源于对局部数据的过度解读,现在就认定全年保费负增长还为时过早。


平安证券也认为不必对于保费增速问题过于担忧,预计开门红新单保费增速将达到10%-15%之间。


至于个别险企的现金流压力问题,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必过于担心,虽然,。


险种方面

一方面,,2018年万能险、投连险等投资型险种将继续受到严格限制,市场份额将继续缩小,各寿险企业纷纷转型。

另一方面,受国家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爆发的影响,健康险、意外伤害险、商业养老险等保障型的险种将持续发力


此外,“老龄化”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养老险以及护理险等针对老年人的保险产品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不过,由于附加更多保障功能,其收益率水平有所下降,养老险的大发展还有赖于更多国家政策的支持。税延养老险如果能在2018年正式开始试点,无疑将成为2018年最大的政策亮点之一。


内含价值稳健提升

内含价值是对一个寿险公司的经济价值的估计,追求内含价值是上市险企的必然选择,因此无论是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还是中国太保、新华保险,都相继走上转型的道路,虽然程度不一,但近年来内含价值都一直维持快速增长,成为支撑其度过行业低谷的重要力量。而追求内含价值,无疑也将日渐成为转型时代非上市险企的共同选择。


实际上,让券商分析师普遍表示看好保险股未来走势的根源还在于上市险企内含价值的不断改善。在他们看来,即便保费出现短暂负增长,并不意味着内含价值就会下跌,实际上,伴随业务结构调整的深化,险企的内含价值依然会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上市险企。


中泰证券发布研报就指出,预计2018 年平安、太保、新华、国寿的新业务价值增速分别为 24%、18%、22%、17%。随着新业务价值近年来的高增长,新业务价值创造对内含价值增长的贡献度也显著提升。

图片来源,山西证券2017年12月25日研报《低估值高增长,保险板块2018年配置价值依旧明显——保险行业2018年度策略报告》


人员质量

近年来,保险公司高管放弃高位厚禄、投身中介市场创业,早已不是新闻。险企高管的离职,与现行保险营销体制弊端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方面,现行营销员用工方式不符合《保险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工商登记管理规定,部分公司长期侵占营销员权益,营销员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

另一方面,营销队伍大进大出、素质不高,难以摆脱广增员、高脱落、低素质、低产能的恶性循环,这也导致销售误导情况屡有发生,严重损害了保险业形象。


除了险企高管,还有很多从事互联网、金融以及其他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也在不断涌入保险中介领域。这些人才有着复合型的专业背景,对保险中介市场有着不同角度的思考,他们的进入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繁荣。


业内外高素质人才投身中介市场的创业热潮才刚刚开始,好戏在后头。人才的不断聚集,也为保险中介市场的腾飞做好了准备!


市场格局两极分化

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中小型险企凭借发力中短存续期产品,实现了保费规模上的突飞猛进,保费排名大幅提升。


不过,伴随着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逐步收紧,这些险企的好日子显然已经过去,最擅长的银保渠道开始面临更大压力;不断加大对于个险渠道的投入力度,然而这一渠道注定“投入大、见效慢”。


较早探索乃至完成转型的大型险企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反而进一步凸显,其普遍拥有庞大的保险代理人队伍,适应复杂产品的销售,同时,续期拉动的保费增长模式经过转型已经基本确立,抗风险能力明显强于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


所以,虽然市场主体殊途同归,均走上了价值发展之路,但由于各自根基不同,大公司市场表现要更加稳健,小公司则备受煎熬,市场的马太效应将会进一步凸显。

人身险公司2012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前十名VS2017年前11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前十名


小新公司或借助科技突围

2013年开始,个别险企在资本市场上的大肆征伐,终引得各类资本对于保险牌照垂涎三尺,一时之间声称要发起设立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公告频繁见诸报端。


如今,那些排队等待批筹的险企已经有一些幸运的拿到了开业批文,可惜生不逢时,甫一诞生,等待他们的就是陡然转换的行业发展语境,,快速圈钱、投资上市公司就此梦碎。


更重要的是,新公司原本可以快速切入的银保渠道由于转型也陷入低迷,而个险渠道的建立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于是,充分借助保险专业中介、各类科技平台就成为了其寻求突破的重要路径。


由于特定险种,诸如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通过互联网销售可以实现跨地域经营,更成为小新险企的“心头好”。而这也为专业保险中介以及第三方科技平台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2013-2017年保险公司开业数量


大公司原有价值体系或受冲击

险企的利润来源一般有三:死差、费差、利差。所谓转型,即是通过调整业务结构,改变过多依赖利差的情况,实现利润来源的均衡,最大程度上保障利润的稳定发展。


死差、费差、利差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款产品的价格,降低对于利差的依赖,提升死差、费差对于利润的贡献度,则多意味着产品价格的提升,可以说,一些险企的内含价值都是建立在产品“高价”基础之上的。


随着新公司崛起,保险科技平台快速发展,保障型产品的费率正变得越来越低,越来越透明,随着低价、高保额产品的逐渐普及,这或将给大公司现有的价值体系造成一定冲击。


这一过程或许缓慢,但趋势已经呈现,大公司就一定安全吗?也不一定,科技浪潮之下,唯有真正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提升效率,提供更多更优质的附加服务。可以预见,为实现长期稳健发展,大型险企的延伸并购动作将愈加频繁,不断向医养大健康以及科技等产业进行延伸。现在这种趋势已经显现,例如中国人寿,近些年,在科技以及健康、医疗等领域投资动作不断。


利润增长

回顾2017年保险业,虽然保费收入有所下降,但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回暖,行业整体净利润不降反升。2018年已经来到,在负债端承压的情况下,险企资产端会迎来怎样的局面?


市场普遍预测2018年GDP增速将会有所下降,但整体来看,受益于市场利率上行,险企依然将维持较高利润水平。


长城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从长周期看,利率上行为保险公司经营的提供了最佳宏观环境,预期险企投资端收益仍将持续受益。预计2018 年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超过 5.5%。


平安证券也表达了类似观点,除利率上行这一因素之外,险企近年来大量配置债券以及非标资产,险企负债端预定利率较低等因素都将利好险企,实现净利润高速增长。

2013-2017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


在我国整个保险市场依然有很大収展空间的同时,我们再去比较一线城市的情况可以发现,即便是北上广深这样经济发达的城市,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依然还与发达国家及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一线城市的保险市场也进没有饱和,未来我国保险収展空间及潜力依然巨大。

                              数据来源于:慧保天下

富人为什么富?穷人为什么穷?因为富人会用资金杠杆,穷人只懂拼命存钱。风险管理是底线思维,没有夯实基础的投资是水中楼台。 

关注金金保倍,一起来为自己和家庭做好风险管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