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交流组

揭秘:收益8%的香港保险怎么样?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密集恐惧症...


香港之行圆满成功,带着厂花在维港跨了回年,体验不错。

 

这次去香港,主要是想考察下港险市场,想为自己配置一些美元资产。

 

后台经常有留言问香港保险如何,新年第一天,厂长跟大家唠唠。

 

01

 

这两年,香港保险在大陆越来越火,保费逐年在呈两位数增长。

 

之所以在内地受到追捧,厂长觉得无非三点:

 

首先是投保费率比较低。

 

啥是投保费率?说白了,就是你缴纳的保费数占比约定的保额数。

 

一般来说,保险费率依据年龄测算。寿命越长,出险概率越低,保费也会越便宜。

 

大陆的平均寿命大概70岁左右,而香港平均寿命达到了85岁。

 

而且重疾的发病率也有不同,香港大概是内地的70%。

 

所以,同等年龄和保障,香港保险的保费相比内地更低。

 

其次是投资收益高。

 

大陆的分红险,厂长以前也聊过,分红少定价高,好一点的公司能拿到3%左右分红,连基本的通胀都抵御不了。

 

但是香港的分红险收益不错。

 

举个栗子:


某香港储蓄保障计划,采取英式保额分红,早年年分红收益在8%-9%。

 

投保人年交保费10万元,连续缴费5年,持有20年后,如果退保可一次性领取约近140万元,但内地同类产品退保仅能获得退保金75万元。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港险多为中产阶级配置海外资产的一种稳健方式。

 

因为港险保单多为美元保单,一方面为手头的人民币资产出海提供了隐蔽的道路,作为财产不会分割。

 

另一方面,国际汇率动荡不定,港险理赔时能对冲的风险,避免损失。

 

02

 

说回我这次配置的香港保险,一种是带有分红性质的重疾险,另一种是纯粹配置美元资产的分红险。

 

内地险可以有纯保障的产品,就是我们常说的消费型保险。

 

但港险保障类的产品,都是保障+分红的设计形式。

 

以重疾险为例,内地重疾的理赔额是固定不变的,投保的时候选定的是多少保额,出险时就赔多少保额。

 

但港险的重疾险理赔额是浮动的,拿到手的理赔保额逐年增加,还有分红。被保人活得越长,出险时获得的理赔额就越高。

 

以我这次配置的香港重疾险为例,原始保额是10万美金。

 

如果10年后出险,保额加分红预计要赔我15万美金。等到厂长65岁患病高发期出险的话,那预计就要赔付20万美金。

 

总之随着我的年龄增长,分红不断增加,出现赔付金额也在上涨,即便是退保,现金价值也会非常高。

 

分红高于内地这么多,道理好理解。

 

一方面,和内地不同,香港保险是“严进宽出”政策。核保严,理赔松。

 

只要能够成功投保,一般情况理赔纠纷比较少。

 

最大程度保障保单质量,降低了保单不良率,降低成单成本。

  

另一方面,从投资角度,香港保险公司有先天金融港口优势,全球投资畅通无阻。

 

相比之下,,不能过多尝试境外投资。

 

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只能尝试一些低风险低收益的稳健投资。收益低,分红自然也不会高。

 

03

 

当然,港险也不是十全十美。

 

在轻症豁免上,以及在某些病症上的判定,港险不如咱大陆的保险产品。

 

比如普通人发病概率比较高的甲状腺癌,内地的保险公司确认在理赔范围,但在香港,则被定义为轻症。

 

还有原位癌,港险会规定具体患病部位,大陆则范围更广些。主要有确诊单,就会作为轻症赔付。

 

而且,大陆各家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陆续更新优化自家产品,在轻症赔付次数和轻症豁免功能上,于消费者越来越有利。

 

比如现在大陆很多重疾险都推出了轻症豁免功能。

 

如果投保人确诊患有合同约定内的轻症,赔付保额的20%后,后续的保费也不用再缴纳,但保障还在,如果未来再患重疾,那还可以赔偿剩余保额。

 

但港险在赔付轻症保额后,还是要缴纳后续保费。

 

总之一句话:香港分红险作为资产保值工具,性价比还不错。但保费起点高,适合打算配置多元化资产的高净值人群。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香港分红险不太适合。

 

条件允许,又想进行财产传承的投资,可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考虑配置。

 

其他人,跟着厂长的脚步,切实保障的消费型保险才是王道。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