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交流组

平安卷入金赛银60亿兑付危机 又是“飞单”惹的祸? 深度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戳上方↑↑↑九个头条,免费订阅!


导语

topnews-9


九个头条网讯 中国平安集团内部员工向众多投资者兜售第三方理财产品,而引发兑付危机。数百名投资者发现“上当”后,近日聚集在中国平安集团北京分公司楼下,。此事再次引发公众对保险人员飞单、第三方理财基金等话题的关注。


内部员工涉案 平安回应“无授权”

,他们宣称,北京、上海、鞍山、郑州、深圳、杭州、天津等地的平安保险分支机构的业务员,通过在平安保险组织的酒会、免费外出旅游、泡温泉、农家乐等活动中,向他们兜售了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分属于两家私募基金公司及一家资产公司。具体的产品分别为深圳金赛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金赛银)发行的多只私募股权基金产品,北京慧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委托资产产品,以及北京恒达信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金谷金(北京)黄金珠宝有限公司共同发行的“金利源黄金理财协议”,上述理财产品年利率为10%-14%,利息季付或到期一次性付息。


但投资者购买的合同显示,他们买的很多并不是理财产品,更没有保本保息一说。其中金赛银发售的张家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企业是属于有限合伙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普通的理财产品不同的是,这种基金具有更高的风险,投资人需以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投资者购买这些理财产品,支付金额从12万元到650万元不等。不少投资者表示,这些产品部分在早期获得利息,但此后便出现无利息到账,现在连本都收不回来。


据媒体报道,涉及此事的平安业务员都是在领导授意下才销售的上述产品,而在销售产品阶段,有平安保险营业部的负责人统一给业务员培训讲解上述产品。


对此,平安集团回应称,平安人寿明确规定禁止员工和业务人员违规代销非平安的产品,经查实,平安人寿官方从未销售过与金赛银相关的理财产品,向投资者兜售无法兑付的产品,只是其内部个别员工的个人行为。


金赛银与平安、刘晓庆公司有“瓜葛”

金赛银除却销售环节涉及平安保险的人员,还与平安集团有其他牵扯,即上述产品由平安保险投保、平安银行进行资金托管。这是平安业务员以此作为宣传涉案产品,并获得投资者信任的原因。从盖平安红章的《托管账户说明》显示,张家界金赛银旅游文化产业基金由平安银行总行资产托管部托管。《托管账户说明》中明文约定,。


多名投资者表示,金赛银兑付危机发生后,他们去银行查其资金去向时发现,投资者的钱只有很少一部分划至投资项目方账户,大部分钱分成多笔转至某车行、某贸易中心、包头的某农业公司等。对此,有律师认为,,就要承担投资者的损失赔偿。


对此,平安集团表示,金赛银确实为张家界项目在平安保险购买过投保金额为2亿9千万元的“建筑工程一切险”险种,但此险种只是对建筑工程的财产承保,而不是保险该项目的投资及收益等。


此外,金赛银在2013年9月开始进军影视行业,并在当月11日与北京晓庆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约,投资电视连续剧《神秘的大佛》之《千古之谜》,而著名演员刘晓庆曾就项目发展,与金赛银总裁王维奇作交流。其官网企业信息声称:进军影视文化产业后,金赛银又多出了一个产业板块,金赛银所属房地产、农业、高科技产业、旅游文化、资产并购、直升机旅游等产业板块互相补充,形成合力,产生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产业链得到延伸,要素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市场风险得到有效降低,“以地补天”的发展格局日益成熟。


金赛银违规未被处罚 负责人已跑路

不过,这家成立于2011年1月、国内第一家拿到并购基金牌照、首批拿到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资格的基金公司,截至9月25日,在全国发行尚未兑付的基金产品共27只,募集资金63亿元,尚未兑付的约30亿元。


而就在今年3月20日至4月10日,深圳证监局对金赛银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管理人将自有财产与他人财产混同于基金财产投资、基金投资者超过法定数量、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资金募集行为不规范、未按规定对基金进行托管、登记备案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


资金的不规范使用,实际上暴露了金赛银挪用项目资金的迹象,公司负责人王维奇个人存在大量挪用客户资金去向不明的问题。但证监局在5月28日发出整改通知,却并未对金赛银作出处罚决定。


此外,今年4月份开始,金赛银出现产品到期无法兑付问题后,客户因恐慌出现挤兑潮。与此同时,员工工资也无力再发,公司1000多名员工和管理层,出现离职潮和劳资诉讼潮,目前,公司员工只剩下不到20人。而负责人王维奇本人已去向不明。


保险营销员私售第三方理财产品成风


事实上,保险分支机构营销人员私售P2P、信托等第三方理财产品,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极为缜密及流畅的流程,运作模式更是“一条龙”服务。


首先,他们选择攻克保险公司熟悉而取信快、易下手的老客户,通过旅游或联谊的形式,与客户取得联系,并告知客户“现在有一款相当不错的第三方理财产品,投资收益要比保险产品高好几倍,建议客户购买。”


其次,对于一些手上无现金流的老客户,即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简单类比保险公司产品的分红收益与第三方理财产品的高额回报,协助客户进行退保后购买理财产品,行业内称之为“飞单”。


“飞单”现象并非空穴来风。一方面,银保新政出台,一些地区限制老年消费群体购买银保产品,该类保险产品销售人员索性直接进行客户转移,进行第三方理财产品的销售,以此获利。此外,保险行业的收入普遍偏低,人员流失率高,加之第三方理财平台则以数倍高薪挖角保险营销员,致其易受高佣金诱惑。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第三方理财还属新兴事物,,处罚者寥寥,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保险销售人员铤而走险,向投资者兜售货不对版的第三方理财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为本公众号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媒体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九个头条(微信号:topnews-9)

点击 “阅读原文” 跟土豪头条哥做朋友!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